蒲窩青少年中心

1992年,當時任教於香港大學的方維德教授(Professor Frank White)目睹愈來愈多青少年沉迷酒精和濫用藥物,於是倡導成立蒲窩青少年中心,專為本港13至25歲的青少年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,讓他們進行自主創作。由於經費有限,蒲窩初時並無固定會址,只能以貨櫃箱代替。1995年,蒲窩遷入舊香港仔警署,會址於同年4月29日正式揭幕。1998年,李宗德博士GBS,OStJ太平紳士接任為蒲窩主席,致力打造蒲窩成為青少年的第二個家,建立100%屬於年青人的空間。蒲窩一直秉承宗旨,策動不同類型的文化藝術、動手造及文物保育項目等,讓青少年發揮創意,鼓勵他們作多元發展、探索生命價值及回饋社會。

文化藝術

藝術是表達情感與信念的一種方式。創作過程中,創作人把個人觀察、反思、經歷、體會及感受,通過各個藝術媒介呈現,為作品建構不同的意義。蒲窩致力推動青年文化藝術,與青年人共同開拓創作、發表及交流的機會,除了協助有志從事藝術的青年人邁向專業發展,亦鼓勵他們發掘及了解自我,學會聆聽別人、關心社會及世界。我們堅信,文化藝術能連結社群,凝聚社區,把不可能變成可能!

動手造

自造者(Maker)泛指網路時代的DIY愛好者,具有開放特質,透過各種網絡媒介分享及學習動手造知識。在數位時代下,網絡為青少年開啟創新學習的可能,他們熱愛從社交媒體尋找喜愛的現代科技 (Making with Technology)或工藝技術 (Making with Craft)短片,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,學習從簡單到進階的技術,並動手嘗試製作少量、精緻、高價及具創意的物品。

隨著動手造、創客及STEM在青少年之間掀起熱潮,蒲窩過去曾舉辦不少「動手造」系列的活動。於2016年,蒲窩參考歐美及台灣的自造者運動,設立具有基本動手造工具及設備的共享社區工場,包括木工、金工、電子、塑膠、數控機械,成為本地最早營辦創客空間的非牟利青年工作機構之一。蒲窩緊貼動手造行業與文化的潮流脈搏,凝聚多元的青年創客社群,讓他們透過中心平台鍛鍊能力,累積經驗,擴闊視野,逐步實踐青年前途自主。

文物保育

文物是歷史的見證,文化則是人類智慧的結晶;保護文物等於把香港的歷史見證保存下來,保育文化就是把人文精神及價值承傳下去,成為一個社區、一個城市、一個族群的根基。蒲窩除了關注青少年的個人發展,亦鼓勵他們親身了解歷史及風俗文化,積極連繫他們和社會,培養他們的歸屬感及承擔感。我們以身處的文物建築和社區作起點,讓青少年透過接觸歷史文物、體會社區人與事,學習及參與保存地方的文化意義。